欢迎光临今日乌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报道之十二 “京津研发 枣强转化”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3月21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衡水市枣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葛茂松简要介绍枣强县在京津冀协同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亮点工作。 

据介绍,枣强县委、县政府全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明确功能定位,瞄准建设“中国裘皮文化之都、冀中南先进制造与科技转化协同示范区、环衡水湖生态宜居示范城”三大目标,全力打造“四基地四区”(即:国际裘皮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复合材料与装备制造创新基地、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协同转化基地、京南现代物流基地;生态湖城发展重要功能支撑区、董子文化体验区、县域东北部现代农业片区和西南部生态农业片区)。 

作为枣强县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平台,近年来,衡水创新港不断深化“京研枣转”发展模式,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本地产业链,构建适应协同创新要求的产业体系,努力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同时,衡水创新港积极引导落地企业围绕核心关键技术争取外部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专利,深入挖掘项目源,全力构建与京津深度协同的创新链,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硬核升级,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衡水创新港已完成土地收储6454亩,其中北区800余亩、南区665 亩已转征,可随时用于项目建设。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区和5万平方米的I、II、Ⅲ号加速器,主要承接高新技术项目落户转化。免费向小微创客提供5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可容纳22个独立办公空间和159个工位。600套人才公寓、多功能路演厅、创客咖啡、健身空间等功能载体,为高端人才提供舒适宜业的基础环境。园区内建成行政服务中心,集合税务、审批等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服务。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衡水创新港自设立以来,已累计入驻企业33家,成功孵化转化项目17家,并先后获得“省级众创新空间”“双创示范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河北省知识产权工作站”等多项荣誉,园区内企业专利数达到93项,5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5家企业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4家企业获3A企业认证,2家企业参编行业标准。 

  借企引智,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建成了国内重点学科院校“衡水创新港高技能人才基地”“技术创新中心”“衡水学院就业(实习)基地”,投用了全国最大的3D打印实验室、冀产研•岳泓智能焊接联合创新中心、液态金属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实施“借企引智”人才工程,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30余人,其中硕博以上人才占20%,中高级职称人才占11%。2023年共申报专利11项,园区科技创新“新”潮澎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此外,十年来,枣强县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行政审批、交通物流、医疗医保、养老托育、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开放融合。企业注册登记“跨省通办”,主体资格数据“共享互认”,一大批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让市场主体享受到协同发展的便利;异地就医实行“一卡通行”,跨省医保免除了备案手续,就医购药“不降比例”直接结算,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协同发展的红利;雄商高铁开工建设,枣强至北京直达列车(K7723、K7724次)开通运行,养老产业蓬勃发展,教育、文旅等深度融合,“手”越“牵”越紧,协同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面向未来,枣强县将在衡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切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彰显枣强担当、枣强作为。(徐秀丽 刘怡倩)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今日乌海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今日乌海网 nmg.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